企采汇

扫一扫关注

航空市场需求逐步复苏 短途运输量超过2019年同期

   2020-11-03 10290
导读

  2020年5月份全国民航安全生产运行情况显示,旅客运输量2583.1万人次,同比下降52.6%,降幅较上月收窄15.9个百分点。国内航线

  2020年5月份全国民航安全生产运行情况显示,旅客运输量2583.1万人次,同比下降52.6%,降幅较上月收窄15.9个百分点。国内航线呈现出进一步的复苏,但受影响,北京进出港航班数量大幅下降。

  航空市场需求逐步复苏

  6月16日,北京机场进出港航班取消量陡增,取消量约40%,较6月15日翻了约一倍。行业专家分析,照目前的恢复态势,6月至7月国内航空市场的恢复力度会很大。不过,想要保持住这种复苏劲头,也要严格控制国内以及境外输入的风险。

  自发生以来,中国航空业总体上经历了低迷停航期、缓慢复航期和当前的市场进一步回暖期。5月15日,民航单日飞行班次自2月21日以来首次回升破万,国内民航市场总量恢复至前约60%。

  民航市场的复苏,离不开的逐步稳定与积极的政策引导。近期,大部分省份陆续由二级响应降为三级响应,进而有效带动了国内航线商务旅客的增长。不少企业也于近期开始允许员工外地差旅,因此,近期国内商务旅客需求开始释放。

  此外,国内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下降、相关支持政策出台,也为民航业复苏创造了条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航空煤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20年5月1日零时起,国产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核定为每吨1680元。

  2020年5月,中国内地航线航班执行量平稳上升,平均执行率超70%;5月国内飞机平均利用率4.35小时/天,环比提升38.55%;5月中国内地航线平均客座率约65.24%,环比提升3.17%。

  另外,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成为促进民航市场复苏的另一大动能。据公开数据显示,小长假期间,全国共执行航班4万余架次,累计发送民航旅客约389万,日均旅客量约64万,相较4月初清明小长假日均旅客量增幅超过50%。有些航线旅客量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

  并不会显著减少长期航空出行需求。作为远距离出行的交通工具,航空仍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不论是商务需求还是旅游需求,面对面的商务会谈以及身临其境的旅游体验都并非线上交流或者虚拟感受所能替代。随着常态化管理、航空需求逐步复苏,预计人们的航空出行也会趋于前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受影响,北京进出港航班数量大幅下降。数据显示,6月16日,北京机场进出港航班取消量陡增,取消量约40%,较6月15日翻了约一倍。

航空市场需求逐步复苏

  短途运输量超过2019年同期

  在承担抗“疫”社会责任的同时,相较于民航客运,短途运输航线2月底、3月初就率先复航,青海、云南和内蒙古等陆续恢复了省内的短途运输线路。基于携程平台的线路数量统计,短途运输航线2月底的恢复度已达到50%以上,随后逐月攀升。当前,加上新增的航线,市场整体线路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的水平。同时,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新线路在开拓。

  在影响形势下,国内短途运输发展逆势而上。自2020年5月起,市场大量新航线陆续开通,预计未来两个月内,还将有4―5家通航企业投入运营短途运输航线。从规模上看,2020年上半年国内短途运输总量已超过去年同期。

  在携程平台上,相关短途运输航空产品的售卖,也与行业整体发展状况相匹配。“眼下,国内短途运输开航势头比去年更好。”携程通航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体量及销售数据看,5月短途运输销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九成,“按此趋势,6月就会持平,甚至超越去年同期。”

  根据我们与通航企业的交流,目前旅客的目的多以游乐为主,在乘坐省内交通工具的同时,体验通航飞行、观赏低空风景。通过现阶段市场培育,在逐渐稳定及结束后,国内短途运输航空完全可以在原有“民生”属性、缩短点对点出行时间的基础上,拓展“通航+旅游”市场,促进市场更加完善、规模进一步扩大。

  虽然2020年全国通航短途运输业务快速增长,但由于短途通航的先天不足,很难实现规模化持续盈利,目前仍对政府补贴存在依赖性,因此,在创新更多产品,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的同时,通航也必须有效融入民航支线网络,才有长久经营的可能。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qicaihui168.com/news/show-55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08-2020 北京兆亿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联系地址:北京市密云区兴盛南路8号院2号楼106室-981(商务区集中办公区)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2385号

京ICP备19029165号